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6.由于石鸟也代表那些唯独对知识感兴趣,缺乏爱的任何生命,因而缺乏任何属灵生命的人,所以我在此以附录的形式说明:唯有那些拥有天堂之爱,并拥有由此而来的知识之人才拥有属灵的生命。我还要说明:爱包含它所需的一切知识在里面。举个例子,地上的动物,以及空中的生物,就是鸟类,知道它们的爱所需的一切。这些爱是:养活自己、寻找安全的居所、繁衍后代、养育幼崽或幼雏、建造巢穴以预备过冬。因此,它们拥有它们所需的一切知识,因为这一切知识都包含在这些爱里面,并流入它们,如同流入它的真正容器。有些动物所具有的知识甚至令我们人类叹为观止。它们的知识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其为本能,但它属于它们的属世之爱。
人若拥有自己适宜的爱,就是对神对邻之爱(这爱是人适宜的爱,一种使人类有别于野兽的天堂之爱),那么不仅会拥有他所需的一切知识,还拥有一切聪明和智慧;因为这些会流入从天堂,也就是经由天堂从神性而来的这些爱。但由于人没有出生在这些爱中,而是出生在它们的反面,即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中,所以他不得不出生在一切无知和知识的匮乏中。诚然,他通过神性方式被引向某种程度的聪明和智慧,然而不会实际获得其分毫,除非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被移除,因而通向对神对邻之爱的道路被打开。
对神之爱和对邻之爱就包含一切聪明和智慧在里面,这一点从那些在世时拥有这些爱的人明显看出来。他们死后进入天堂时,便在那里拥有他们以前闻所未闻的那类知识和智慧。事实上,他们在那里和其他天使一样思考和谈论,所说的话无法形容,是他们的耳朵从未听过的,他们的头脑从来不知道的。原因在于,这些爱拥有接受这类事物的能力在里面。
创世记15:1-21
1.这些话以后,耶和华的话在异象中临到亚伯兰,说,亚伯兰,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是你极大的赏赐。
2.亚伯兰说,主耶和华(Lord Jehovih)啊,我既无行走的孩子,你还要赐我什么呢?并且承受我家业的是这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
3.亚伯兰又说,你看,你没有给我种;看哪,我家中的儿子才是我的继承人。
4.看哪,耶和华的话又临到他,说,这人不会是你的继承人,由你亲腹出的才会是你的继承人。
5.于是把他带到外面,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看能数得过来不能。又对他说,你的种将要如此。
6.他信耶和华,祂就以此算他为义。
7.耶和华又对他说,我是耶和华,曾把你从迦勒底的吾珥领出来,为要把这地赐给你去继承。
8.亚伯兰说,主耶和华(Lord Jehovih)啊,我凭什么知道我必继承它呢?
9.耶和华对他说,你为我取一头三岁大的小母牛,一只三岁大的母山羊,一只三岁大的公绵羊,一只斑鸠和一只雏鸽。
10.亚伯兰就把这一切都拿了来,每样从中间劈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
11.有鸷鸟下来落在这些尸体上,亚伯兰就把它们赶走了。
12.日头正落的时候,亚伯兰沉睡了;看哪,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
13.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确实知道,你的种必在不是自己的地上成为外人,服侍他们;这些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
14.并且他们将要服侍的民族,我也要审判;以后他们必带着大量财物出来。
15.但你要平平安安到你列祖那里,必享长寿,被人埋葬。
16.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这里,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
17.日落幽暗出现的时候;看哪,有冒烟的火炉和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间经过。
18.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种,从埃及河直到大河,幼发拉底河;
19.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
20.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
21.亚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
概览
1778.此处在内义上继续论述关于主的事,就是祂在童年时期经历了最严厉的试探争战之后的事;这些争战针对的是祂对整个人类,尤其对教会所怀的爱;因此,祂对他们将来的状态忧心忡忡,所以得到一个应许。但祂同时被指示,当教会开始咽下最后一口气,也就是开始死亡时,它在末日的状态将是什么样。然而,一个新教会必积蓄力量复兴起来,以取代之前的教会,天国必大大增长。
4930.“就给他起名叫谢拉”表它的性质。这从“起名”的含义清楚可知,“起名”是指性质(参看4927节)。“谢拉”所表示的性质就是真相的性质,而真相则是至此在内义上一直所论述的主题;这个真相就是,实际上良善才是头生的,真理只是表面上看是头生的。这个性质本身包含无数细节,这些无数细节无法在尘世之光,只能在天堂之光中被看到,因而能被天使的眼睛看到。人若看见诸如显现在天使面前的一个事物的性质,必目瞪口呆,承认他永远不会相信,还会承认,与天使相比,他几乎什么也不知道。在原文,“谢拉”表示“升起”,用来论及太阳及其光的第一个表象。这解释了为何这个儿子被起名叫谢拉,因为对正经历重生的人来说,良善也是一样。良善首先升起,放出光芒,属世人里面的事物因这光而被光照,好叫它们能被看到,承认,最后相信。若非光从存在于人里面的良善流出,他永远不可能看见真理,乃至承认并相信它们,而是将它们要么视为那种为了平民百姓的缘故而不得不被称为真理的事物,要么视为虚假。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